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大关,充电桩数量也大幅增长。业内人士分析称,伴随着制造技术提高,制造标准体系的完善,未来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动下,充电桩的安全性、科技水平以及智能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在经历了“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后,充电桩行业目前正在建设互联互通的云平台,市场将出现更多可能性,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2019年充电桩行业或将迎来更好发展。

科学选址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与四年前城市充电桩建设速度落后于电动汽车增长速度不同的是,近两年,国内许多省市都加快了电动车充电桩的建设速率。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34.8万台,其中,特来电、国网、星星充电、上汽安悦、中国普天这五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5%,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5%。

然而,充电难、利用率低、布局不平衡、用户体验不佳等现实情况依然是目前困扰充电桩行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一边是充电桩数量的激增,一边却是使用率的不足。可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良性发展仅有数量已远远不够,需要尽早补齐在布局、模式等方面的短板,才能在推进城市绿色低碳交通上提供持久动力。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需要结合当地城市交通布局、车辆发展规划、用户需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中国普天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说,在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时,需要提前沟通和调研,“例如,与出租车、网约车等合作时要充分考虑运营车辆的特点,选择司机较为集中的场址进行集中式充电站的建设。”由于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都以运营车辆为主,充电时间较为集中,充电场站存在峰谷平现象。所以,今后不仅会增加集中式充场站的建设规模,还会对现有充电网络进行优化运营,争取提高平谷期间的充电桩利用率,满足更多用户的充电需求。